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方肇伦院士呼吁改变我国分析仪器与装备落后面貌 (2004-09-29)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仪器信息网 浏览:1997
在9月21日至22日于长春召开的“振兴东北科学仪器基地高层专家研究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肇伦呼吁,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我国分析测试仪器与装备的研发工作。   方肇伦院士指出:分析测试是人类是频繁的科学技术活动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以创新分析测试技术为基础的先进仪器与装备的研发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地位及经济的发展都极为重要。纵现100年来获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约有50多位获奖者的成就与创新测试技术仪器有直接关系。历史已经证明,创新测试技术与仪器的成就直接推动了整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由这些创新测试技术与仪器推动的高新技术无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保证了技术先进的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战略储备和可持续创新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当今世界上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谁有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经济交流中商业标准的制定权、及控制突发事件的主动权;放弃自主发展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就等于放弃了这些权利。    方肇伦院士分析说,建国后我国的分析测试仪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分析测试仪器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产品种类比较安全,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在关键的高档分析测试仪器与装备方面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令人十分忧虑。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全球分析检测仪器的销售额迅猛发展,由2000年256亿美圆到2001年284亿美圆,再到2002年316亿美圆,每年平均增加30亿美圆,而即使在我国分析仪器大发展的2002年,我国所占的份额仅为0.3%。而且我国生产的仪器绝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而技术密集的高端仪器装备,如色谱一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电子能谱仪、透射和扫描电镜、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核酸测序仪等则完全依靠进口;进口仪器总额从2001年的9亿美圆猛增到2003年的16.13亿美圆,而且有继续高速增加的趋势。    方肇伦院士认为,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我国在分析测试仪器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方面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许多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实现原始性的创新。我国正在进行的许多前沿领域研究中所使用的关键性分析仪器大多数也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除了需要从原本亦不富裕的研究经费中拿出大量外汇去购置洋仪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难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原始创新。与物质结构、成份有关的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应是以分析仪器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仪器应是一切与物质结构组成有关科学(包括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基础和源头。使用已经成熟的商品化的进口仪器在基础研究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虽然也功不可没,但在最顶尖的科技领域中争得优势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方肇伦院士说,我国分析仪器的落后原因复杂,其中有认识问题、政策问题、体制问题、组织管理问题、原有基础薄弱、及投入力度等。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实现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    结合目前现状,方肇伦院士呼吁:为了提高认识,建议由国务院组织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及国家基金委等管理部门与专家的联席会议,专题讨论我国科学仪器,尤其是分析测试仪器的发展策略;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科学仪器作为科技发展的源头和基础及重要内容列入国家各有关部门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大幅度增强对分析测试仪器从基础到开发的经费支持力度,包括国家投入与企业和争取社会的风险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尤其大力提倡和鼓励在仪器原理与设计中的原始创新;加强组织,建立若干国家层次的专门从事创新仪器开发的多学科交叉的产学研结合的科学仪器与装备的研发中心,在“十五”期间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科学仪器。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订购产品 订购产品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